氨氮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一、氨氮分析仪工作原理 离子浓度(活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可用能斯特方程表示: E=E0+(2.303RT/nF)×log(A) 这里 E 是敏感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总电位(以 mV 为单位),E0 是特定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对的特征常数。 (它是电化学电池中所有结电位的总和) 2.303 是将自然数转换为以 10 为底的对数的因子 R是气体参数(8.314J/D/M) T 是绝对温度 n 是离子电荷(包括标记) F 是法拉第常数 (96500 C/mol) log(A) 是测量离子活度的对数 已知因子 2.303RT/nF 用作电极的斜率(来自 EA 对 log(A) 的直线图,它是离子选择性电极校准曲线的基础)。在室温下,这应该是一个常数,取决于被测离子的化合价。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以发现这个斜率对于单价离子总是在 50mV 到 60mV 之间变化(对于二价离子为 25mV 到 30mV) 二、氨氮分析仪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比色法测量,包括后来发展起来的分光光度法;另一种是电极法测量。 我国水资源主要监测项目:2003年以前,按水期进行监测,分旱、平、富三个水期每年监测6次。自2003年起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间为每月1日至10日。 每月河流监测项目: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天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挥发酚、汞、铅等11项,部分省界断面也受流量监测以计算污染物通量。在河流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湖水库监测项目增加了总磷、总氮、叶绿素a、透明度、水位等五项,水中的氮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因此检测硝酸盐的含量迫在眉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