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计、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的维修与保养 一、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72G、721、751、754等类型的分光光度计尽管功能、外观和结构各不相同,但都是按照朗伯比尔定律设计的。因此,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它们主要由光源、单色器、狭缝、比色池、光电转换和数字显示器组成。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过程如下:光线通过狭缝或准直透镜到达单色器。单色器可以是棱镜或光栅,一些简单的仪器也可以是滤光片。在这里,光被分解成连续的色带,或被过滤成具有一定带宽的单色光。 狭缝的作用是在连续的色带上截取一小段光谱,因此狭缝的大小或单色器的位置会影响单色光的纯度或带的宽度。光通过比色池后,被导向半导体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数字化处理后送至显示器显示. 2、更换光源灯 大多数光度计的光源是6V或12V、10W或30W的溴钨灯,紫外线灯应加氘灯。这些光源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老化,表现为亮度下降。此时应更换相同电压、瓦数、形状的灯泡,不得将仪器的透光率(T)调至100%。 由于每个灯泡的几何尺寸不可能*相同,更换时需要调整灯泡的位置。氘灯的更换与溴钨灯的更换不同。必须将卡纸放在入射光处,并调整灯的位置,使圆形光斑最亮,最亮并位于中心。 每次更换灯泡后都需要进行波长校正。可见光部分在529nm用镨钕玻璃滤光片校正,吸收峰在5-10nm内校正。吸收指示的最大点是实际波长529nm,还需要实际波长刻度。在仪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波长修正后,必须测试新光源的稳定性。 方法是在比色皿架中间插入过滤器,预热机器30分钟,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连续读数,观察读数变化是否符合仪器出厂标准。如果读数重复性较差,则更换灯泡并重复上述工作。紫外光的方法与可见光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486.0nm和656.1nm处使用了氘灯的特征谱线进行校准。 先将波长调至接近待测波长,再透射光将透光率(T)调整到50%后,慢慢增加或减少波长,同时观察透光率的变化。被测波长附近的最高透光率是正确的波长位置。更换灯泡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戴上棉手套,以免指纹沾染灯泡表面,影响灯泡亮度。 3、更换光电元件 光电元件通电时,暴露在强光下,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这是因为过度的光子激发导致光电极表面过多的电子逃逸并加速光电极老化造成的。因此,更换各类光电元件时,不得带电进行,并应避免强光直射。 ——一般情况下,光电元件安装在密封良好的黑匣子内,可以防止受潮和杂散光。但其输出阻抗很高,遇潮会漏电,导致电路不稳定,仪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更换光电元件时,要注意防潮。电真空等光电元件较为脆弱,不适合长期存放。最好现在购买并立即使用它们。如需保留,请注意避光避潮。 |